柔性正骨培訓:胸椎共有12節(jié),每個椎間有6個小關節(jié),后關節(jié)、肋小頭關節(jié)和兩個肋橫突關節(jié),并且椎體間還有椎間盤,所以算起來,整段胸椎有大小關節(jié)84多個。由于胸椎各關節(jié)活動度較小,都屬微動關節(jié),而背闊肌、斜方肌、大小菱形肌和骶棘肌等,支持上肢強力活動,都附加于胸椎上,故上肢活動及腰背負重,使胸椎承受的剪性應力較強,當外傷、突然的扭轉、突發(fā)的俯仰閃挫或勞動姿勢不良、用力過猛,當旋轉力、伸展力或壓力超過椎間軟組織的彈性限度時,當兩組肌肉意外情況引起不協(xié)調的猛烈收縮時,極易使這些只適宜于微動的小關節(jié)發(fā)生勞損而逐漸造成活動范圍失控導致關節(jié)錯位、半脫位等情況。
柔性正骨培訓:胸廓由胸段脊柱、胸骨與12對肋骨組成,上7對肋骨與胸骨構成胸肋關節(jié),8~10肋逐個與上一肋連接形成滑膜關節(jié),第11、第12肋游離。胸骨柄與鎖骨構成胸鎖關節(jié)胸部的挫傷(撞擊、扭挫傷)除直接損傷前胸部外,暴力亦可通過肋骨傳至胸椎而損害椎小關節(jié),臨床上常見的胸部外傷后遺癥多屬此類損害,這類反復發(fā)作的慢性胸痛,按三步定位診斷法確診者,治脊療法可有特效。
胸椎的連接與頸椎相同,但其前縱韌帶、后縱韌帶及棘上韌帶均比頸段薄弱,肋小頭關節(jié)由放射韌帶連接于上下椎體及椎間盤上,使關節(jié)穩(wěn)固性加強。當此組韌帶損傷后,間關節(jié)即失穩(wěn)。
胸背部有豐厚而強大的肌群,擔負著上肢活動及伸展脊柱的作用。據(jù)我們臨床觀察,成年人的背肌勞損發(fā)病率較高。斜方肌、背闊肌等淺層肌肉均較強大,除外傷一般勞損較少,中層肌肉如菱形肌、夾肌、半棘肌及深層的多裂肌、骶棘肌(尤以中間柱的最長肌)較為薄弱,易受勞損,中深層肌肉均附著于胸椎棘突或橫突上,損傷后的肌肉附著處若創(chuàng)傷修復差,將形成硬結或成為纖維性變,肌力因而減弱致使胸段脊椎受自身肌力的失衡而活動變形,久之必然導致胸椎出現(xiàn)代償性的側凸或各型關節(jié)錯位,成為胸椎的肌性失穩(wěn)。
胸椎椎間盤較薄,且髓核多在中央,其生理上活動度較小,故胸椎椎間盤突出比頸、腰椎少見(嚴重外傷亦可發(fā)生)。當老年性脊椎退行性變時,胸椎椎間盤亦發(fā)生退變,導致周圍韌帶相對松弛而造成失穩(wěn),尤在更年期內分泌失調,加劇退行性變,故45~55歲的女性,60~70歲的男性,此期間常出現(xiàn)胸背痛及胸悶、氣短、心悸及胃腸功能素亂等癥狀者,此期間,檢查內臟,多無明顯器質性病變,如能及早采用治脊療法,減緩各內臟由功能紊亂向器質性損害的發(fā)展,達到抗衰老的作用,是有良好效果的。
胸椎的外傷與異常活動,都會導致或加重椎間盤及其附件的損害,出現(xiàn)或加劇椎體及關節(jié)的骨質增生。從生理學觀點看,骨質增生是局部損傷的一種代償性改變,能分擔椎體的部分應力,但骨質增生在椎間活動中(尤其異?;顒?則將刺激或壓迫椎間孔內組織及椎周的軟組織,成為繼發(fā)性損害的起源,此種病因引起的腰背痛在老年患者中是較常見疾病,多診斷為“肥大性脊椎炎”。
總而言之,無論是由于胸椎失穩(wěn),在誘因作用下發(fā)生椎關節(jié)錯位,使椎間孔橫徑狹窄,造成壓迫或刺激,或因骨質增生的直接壓迫,損害了神經根(前根中含交感神經節(jié)前纖維)、脊髓(胸髓側角為交感神經低級中樞);或因椎關節(jié)錯位引起椎周軟組織緊張而牽拉、扭轉、推移而引起椎旁交感神經鏈(節(jié))受到刺激;或由于損害導致椎間軟組織無菌性炎癥而引起神經根炎癥過程,都會引起胸椎疾病。
|
上一條:正骨培訓痛立止理骨術:腰背部疼痛怎么辦,在家可以這樣做!
下一條:正骨培訓痛立止理骨術:腕管綜合癥怎么回事,為何偏愛女性? |
返回列表 |